3年亏损4.4亿,优迅医学10亿元对赌IPO
- 发布日期:2025-01-22 14:18 点击次数:116
文/瑞财经 杨宏彬
生物医学公司优迅医学的掌舵人王建伟,虽非科研人员出身,但行业经验十分丰富。
她的最高学历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非全日制硕士,毕业之后,她来到了华大基因工作,担任人力资源部主管及总裁助理。
2012年,王建伟离开华大基因,加入安诺优达,担任CEO。这是一家由著名天使投资人、比亚迪联合创始人夏佐全孵化的基因科技初创公司。
安诺优达或许是王建伟职业生涯的关键一站,她在职期间,优迅医学的创始人之一马劲枫,刚好也在安诺优达任职。
2016年,王建伟加入优迅医学,出任总裁,并取得了控股权。据媒体报道,她的加入是受到了优迅医学两位联创和投资人的邀请。
王建伟的加盟让优迅医学迎来快速发展,不仅有北大细胞生物学博士伍启熹、北大生物信息学博士赵汗青等生物学大咖相继加入,还拉到了华大基因、美年大、中关村等企业及机构的投资。
2023年,王建伟带领优迅医学再迈出关键一步——冲击资本市场,却并未如愿,今年4月,优迅医学更新招股书后再度递表。
对于优迅医学来说,能否成功上市或关系着公司能否继续运营下去。招股书显示,在融资过程中,优迅医学与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,若公司未能在2024年完成上市,将触发股权回购,回购金额将近10亿元。
同时,优迅医学近3年来均未实现盈利,经营现金流多为净流出,公司在手资金剩余0.66亿元,若无法登陆资本市场获得融资,公司的经营将面临挑战。
01
投后估值28亿元,王建伟低价入主
优迅医学的首个经营实体为北京恩迪,于2011 年2 月25 日以石家庄恩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成立,注册资金50万元,由张万东及石芳各持50%。
2015年2月,张万东与石芳向北京恩迪分别注资150万元及50万元,此时北京恩迪的注册资金为300万元,由张、石二人各持66.67%及33.33%。
3个月后,北京恩迪的注册资金增加至1000万元,新增注册资金由张万东、石芳、朱丹、李进、李培新、马劲枫分别认购150万元、50万元、100万元、100万元、150万元及150万元。
几乎同一时间,北京恩迪获得了天使轮投资,深圳前海雨后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及林帅分别认购北京恩迪的新增注册资本66.67万元,作价2000万元。粗略估算,北京恩迪的投前估值约为3.4亿元。增资完成后,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133.33万元。
2015年7月,北京恩迪的注册资金增至4000万元,增加股本由当时股东按比例认购,同时北京恩迪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,股本4000万股,每股面值1元。当年12月,北京恩迪于新三板挂牌。
2016年9月,王建伟加入北京恩迪担任总裁。两个月后,北京恩迪股东大换血,张万东、石芳、朱丹、李进、李培新及马劲枫向北京科迅管理谘询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、深圳健吾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及深圳子悦生命科学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转让3529.6万股股份,每股仅为0.91元,低于北京恩迪的每股面值。
本次交易后,北京恩迪由北京科迅管理谘询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、深圳健吾生命科学有限公司、深圳子悦生命科学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、林帅及深圳前海雨后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分别拥有42.24%、36.00%、10.00%、5.88%及5.88%。
经过此次交易,北京恩迪天使轮融资以前的股东虽然不再直接持股,但他们并未退出。北京科迅的股东中,张万东、石芳、朱丹、李进、李培新、马劲枫依然在列。
事实上,此次股权交易最大的买方正是王建伟。其持有深圳健吾89%的股权,而深圳健吾又是北京科迅的普通合伙人。深圳健吾与北京科迅合计买到北京恩迪3129.6万股股份,王建伟、深圳健吾及北京科迅也因此成为北京恩迪的控股股东。
2018年,北京恩迪获得A轮融资。青岛国安、杭州险峰、深圳险峰、高特佳睿智、陈国枢于2017年向北京恩迪贷款1.7亿元,而后通过2018年的债转股协议成为了北京恩迪的股东,转换价为每股20.75 元,并豁免所有产生的利息。
A轮融资后,北京恩迪的注册资金增至4819.28万元,粗略估算A轮融资的投前估值约为10亿元。
2019年1月,北京恩迪于新三板退市,并于3个月后获得A+轮融资。华大基因认购北京恩迪额外注册资本212.42万元,作价6000万元,融资完成后,北京恩迪的注册资本增至5031.7万元,粗略计算北京恩迪A+轮融资的投前估值为14.2亿元。
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,北京恩迪迎来B轮融资,注册资本增至5451.04万元,新增注册资本由6名投资者认购,作价1.25亿元,公司的估值由此达到20亿元。
2021年4月,王建伟担任普通事务合伙人的青岛健优,向高特佳睿智收购北京恩迪的335.66万股股份,作价9605.9万元,高特佳睿智由此退出。收购完成后,青岛健优又将北京恩迪27.26万股股权转让给了海南恒嘉,作价1000万元。
6个月后,优迅医学在境外成立,法定股本为5万美元,分为500,000,000股每股面值0.0001美元的股份。由Giant Root、Ad Astra Evergreen、NeoSwift及United Neolix持有。
2022年1月,优迅医学获得C1轮及C2轮融资,引入资金5000万元及2.3923亿元的等值美元,同时优迅医学收购申翌生物科技100%股权,总价为1.83亿元。此外,申翌生物科技的股权激励平台DCHMDx ESOP及杭州常康也获配优迅医学的股权。
同时,在融资期间,原北京恩迪的投资人也获得了优迅医学的股权配发。C1及C2轮融资后,优迅医学的估值达到28亿元。此外,优迅医学向申翌生物科技的原股东发行股份,以向其出让申翌生物科技全资美国附属公司的5578.84万元债务。
眼看优迅医学上市步伐越来越近,却有投资者选择退出。2022年3月,陈国枢向Giant Root出售50,601股A轮优先股,代价为61.89万元。
优迅医学的投资人中,除了华大基因外,还包括许多知名企业和机构,包括美年大健康、政府指导基金ZGC Science City Ltd.,德诚资本、Infinity Capital、险峰旗云及中信国安等。
截止递表,优迅医学由Giant Root、NeoSwift、Ad Astra Evergreen和United Neolix作为一组控股股东,表决权为48.82%。其中Giant Root为王建伟全资拥有,NeoSwift、Ad Astra Evergreen及United Neolix的投票权同样归王建伟所有。
优迅医学的多位高管通过上述境外主体持有优迅医学的股权。包括执行董事唐宇持有AdAstra Evergreen7.58%。NeoSwift则由执行董事、副总裁兼医疗器械业务主管马劲枫持有14.91%;执行董事、副总裁兼生育业务主管韩银枫持有4.94%;首席执行官伍启熹持有1.85%;副总裁、首席财务官兼联席公司秘书王珂持有1.74%;首席技术官赵汗青持有0.56%;首席运营官刘倩持有1.54%。United Neolix由副总裁兼风险管理主管李培新持有38.16%。
另外,北京恩迪的创始人张万东及石芳也通过United Neolix持有优迅医学。
由于相关规定,北京恩迪未能股权未能纳入优迅医学,而优迅医学通过合约安排对其进行控制。
北京恩迪及优迅医学在融资过程中与投资者签订协议,赋予投资者参与权、优先购买权及共同销售权、随附权等特殊权利,而在递表前,赎回权仍未终止。A轮、A+轮、B轮及C轮优先股持有人的赎回权于2024年12月31日后恢复可予行使。
02
核心业务飘忽不定,曾靠核酸检测实现收入翻倍
招股书显示,优迅医学主要从事销售临床分子检测仪器、产品及服务业务,涵盖产前检测、精准肿瘤学及病原检测三大关键业务部分。2021年-2023年,优迅医学分别录得收入2.66亿元、5.71亿元、4.68亿元。
临床检测服务是优迅医学最主要收入来源。2021年-2023年,公司临床检测服务所带来的收入占比总收入的的92.1%、97.1%及61.0%。可以发现是,该业务收入占比在2023年出现大幅下降。
具体来看,优迅医学的临床检测服务涵盖产前检测、精准肿瘤学及病原检测三方面。2021年,优迅医学产前的临床检测收入占比年内总收入的51.1%,为最核心的业务。其次为病原临床检测,收入占比31.3%
2022年,公司病原临床检测收入占比达到总收入的70.7%,取代产前临床检测成为最核心的业务。而2023年,优迅医学病原临床检测贡献的收入占比降低至1%,而产前临床检测及精准肿瘤临床检测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3.1%及45.4%。
由此可见,优迅医学最核心的业务一直在变更。此外,在2023年,优迅医学销售医疗器械的收入达到1.44亿元,占比总收入的30.8%,而2021年及2022年该业务的收入占比仅为7.9%及2.9%。
2021年及2022年,优迅医学病原临床检测服务收入占比较高,是由于新冠疫情检测需求增加所致。2021年内,优迅医学五大客户中,有4名的采购产品为核酸检测服务;2022年公司五大客户的采购产品均是核酸检测服务。
而在2021年及2022年,优迅医学五大客户分别为其贡献了19.7%及65.1%的收入。其中2022年第一大客户为优迅医学贡献了49.1%的收入。
靠着核酸检测服务,2022年优迅医学的收入较前一年大增114.66%。但这一年公司的毛利率却是3年里的最低值,为38.2%。而2021年及2023年,优迅医学的毛利率分别为75.1%及64.7%。
这是由于病原临床检测业务毛利率较低所致。2022年,优迅医学病原临床检测业务毛利率为26.5%,而2021年该业务毛利率达到84.6%。
03
3年亏损4.43亿元,重营销而轻研发
虽然优迅医学期内的毛利率多处于较高水平,但公司并未实现盈利。2021年-2023年,优迅医学分别亏损2718.1万元、2.52亿元及1.64亿元,3年净亏损4.43亿元。
作为一家生物医学公司,优迅医学最主要的成本并非研发开支,而是销售分及销成本。
招股书显示,优迅医学最大开支为销售及分销成本,期内分别为1.27亿元、1.23亿元及2.15亿元,该成本在2021年及2023年均超过销售成本。
而同期内,优迅医学的研发开支分别为5132.9万元、4193.5万元及4520.5万元,仅分别为销售及分销成本40%、34%及20%。
具体来看,优迅医学销售及分销成本主要是营销及推广开支,该开支分别占比优迅医学销售及分销成本的71.8%、64.9%及78.7%。
招股书显示,截至2023 年12 月31 日,优迅医学的销售团队有69 名专业人员,覆盖中国27个省市。与1,800 多家医疗机构建立销售关係,其中包括480多家三甲医院。
另外,2021年-2023年,优迅医学行政开支分别为3547.7万元、7458.8万元、8057.6万元,逐年增长。在刨去所有经营性开支后,优迅医学2021年-2023年录得经营亏损1041.8万元、1443.7万元及3406万元,3年内的经营性亏损5892万元。
至于为何最终公司的净亏损会达到4.43亿元,这与优迅医学的对赌协议有关。
如前文所述,优迅医学在融资时与投资人签订对赌协议,若最终未能完成上市,优迅医学将需要回购股份,需回购的股份为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。
而2021年-2023年,优迅医学的估值有所变化,导致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了公允价值变动,分别为-1219.4万元、-2.18亿元及-1.33亿元,从而扩大了公司的亏损。
04
头顶10亿对赌,在手现金6659.7万元
优迅医学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不仅导致了公司亏损的扩大,还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为流动负债,导致了公司的“资不抵债”。
截至2022年末-2024年2月末,优迅医学流动负债项下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分别为6.25亿元、9.91亿元及9.91亿元。
这意味着,若优迅医学未能在2024年内完成上市,将花费近10亿元回购股份,而截至2024年2月末,公司在手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6659.7万元。
由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列被为流动负债的影响,优迅医学于2022年末及2023年末的净资产为-3.36亿元及-4.91亿元。
优迅医学虽然连续3年亏损,但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并未连续告负。2021年-2023年,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349.1万元、-6011.9万元、-1700.1万元。
除了亏损外,导致优迅医学2022年及2023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的原因或许还包括公司贸易应收款的增长。
截至2021年末-2023年末,优迅医学的贸易应收款分别为8818.1万元、2.95亿元及3.46亿元。各期末贸易应收款占比当期营收的33%、52%、74%。优迅医学2021年-2023年营收中,“打白条”的部分越来越多。
另外,优迅医学的投资现金流也多录得负值。2021年-2023年公司的投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-1.2亿元、1707.2万元及-1.7亿元。而因为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融资,优迅医学的融资现金流净额均为正值,2021年-2023年分别为637.4万元、6265.9万元及1.39亿元。
附:优迅医学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
独家保荐人: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
法律顾问:达维律师事务所、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
申报会计师及独立核数师:安永会计师事务所
行业顾问:弗若斯特沙利文(北京)谘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
合规顾问:浤博资本有限公司
责任编辑:刘万里 SF014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